




7月的盛夏,骄阳似火,湖南理工学院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团队激情出征。这支由学院团委书记方猛老师带队,14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组成的队伍,奔赴岳阳市岳阳楼区康王乡长石桥村,开启为期一周“‘电’亮乡村新活力,智惠民生助振兴”为主题的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,为乡村发展注入电力动能。
战略领航:锚定乡村电力能源新坐标
在乡村振兴与绿色低碳发展浪潮中,电力能源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。实践团队响应国家战略,以电力基础设施升级和新能源应用为核心,将专业知识与乡村需求结合,助力乡村实现产业兴、生态美、百姓富。
专业聚焦:锻造乡村发展“能电利刃”
队员们化身“电力诊断师”,运用专业设备对长石桥村电网全面“体检”。发现部分老旧线路线径过细、绝缘层老化,有触电起火风险。团队结合村民负荷和用电需求,提出线路扩容改造方案,减少输电损耗、降低隐患;针对绝缘缺陷线路,给出维修更换建议,提升供电安全稳定。
实地调研:采撷乡村电力“一手珍宝”
7月1日,出征动员大会上,学院党委书记曹斯曼勉励队员以“电”为笔、以“能”为墨,破解乡村电力难题。
当日下午,团队与康王乡供电所交流得知,该所已完成12个行政村电网升级,惠及3800余户;智能电表覆盖率达98%,5个村庄有光伏发电项目,年发电量18万千瓦时。
团队在长石桥村对205户家庭开展问卷调查和安全用电宣传,发放图文手册,结合雷雨天气叮嘱注意事项,共收集有效问卷115份,发放宣传单230余份。分析数据发现,超60%村民不了解峰谷电价,约25%村民安全用电知识不足。
实际帮扶:解决乡村用电难题
长石桥村一家小型农产品加工厂因电力不稳,设备常停机,损失大。队员检查发现是工厂内部线路老化、配电箱容量不足,便制定改造方案,协助更换线路、升级配电箱并安装稳压器。预计改造后,工厂生产效率提升30%,产品合格率从85%升至95%。针对农村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,团队提出在村委会广场和村民集中居住区建充电桩,村委计划年内安装2个快充、4个慢充充电桩。
青春担当:绽放乡村振兴绚丽光彩
7月3日,队员走进奇家小学开展“‘电’亮童梦,节能同行——安全用电小课堂”科普活动,在孩子们心中播下“智慧用电”的种子。
青春因奉献而精彩,团队用专业知识和热情为乡村振兴添力,坚信电力赋能将让乡村电力更畅通,点亮万家灯火,激活产业活力,助力乡村振兴画卷愈发壮阔。
( 责编:邬路瑶、方猛 图片:徐达、熊英姿、李雨霏 初审:刘尘轩 终审:曹斯曼 )